作為一線大城市,廣州不僅僅是我國經濟發(fā)展的排頭兵,更是中國外貿交易的重鎮(zhèn)。是進口肥料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,也是進口肥料的主要市場。
提起廣州,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國際大都市,是時尚、現代、國際范,是粵港澳大灣區(qū)區(qū)域發(fā)展核心引擎……反正不管是啥,都不會想到農業(yè),更不會想到農資。
但就是這樣的廣州,農業(yè)發(fā)展也不落人后。盡管并非“農業(yè)大市”,卻是一個重要農產品基本自給自足的城市,孕育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農資服務商。他們中有人憑借資源領航,有人憑借技術服務占領市場。而從事農資行業(yè)26年之久的譚桂輝則是兩者兼具。
廣州市綠合益農資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(右) 譚桂輝
農資二代接班,從零售商到服務商
和很多人踏入農資行業(yè)的傳奇經歷不同,譚桂輝做農資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。
因為家里有一家農資店,譚桂輝對于肥料并不陌生,甚至還有點緣分。在讀書期間打暑期工,是在一家農資店賣化肥;等到18歲從學校畢業(yè)后,就開始在店里幫父母守店,還是賣化肥。
直到1995年,因為父母年齡大了,譚桂輝接手了家里的農資店,才算是正式進入了農資行業(yè)。
那個時候,廣州的肥料市場發(fā)展得還算是比較早,市場上的肥料除了尿素、碳銨、磷肥、鉀肥這些單質肥料外,還有從國外進口的高含量復合肥。譚桂輝的農資店也就是“卸點磷肥賣”,再賣點氮鉀二元復合肥。到現在,譚桂輝還記得當時賣的比較多的一個配方是13-0-7。
接手農資店不到兩年,譚桂輝就做大了規(guī)模,開始轉型做起了批發(fā)。
1997年,也是譚桂輝從零售轉型做批發(fā)的那一年,芭田在廣東市場推出了芭田藍復合肥,這是廣東市場的第一款三元復合肥,也是一種硝基肥料,速溶速效,非常適合蔬菜種植的使用。
譚桂輝敏銳地抓住機會,拿到芭田藍的經銷權,成為白云區(qū)最早賣芭田肥料的經銷商,開啟了與芭田的合作。這一合作,就是24年。
伴隨著芭田公司的發(fā)展,肥料品種的增加,譚桂輝的農資生意也一步一步地發(fā)展壯大起來,從零售店到小批發(fā),再到后來的年銷量超2萬噸、擁有500多家合作門店的發(fā)展規(guī)模,成為白云、花都市場銷量最大的服務商之一,市場影響力與日俱增。
只賣好肥料,只賣國產肥
在綠合益的倉庫里,芭田肥料的庫存量最大。那是因為我們主推芭田肥料,芭田排在我們公司品牌的第一位。我們到現在能夠在市場上站得住腳,就是因為我們一路和芭田合作。”譚桂輝表示,從1997年合作以來,芭田肥料一直是綠合益的主推品牌。
“我們綠合益的理念就是只賣好肥料,不好的肥料我們不賣。”譚桂輝表示,之所以選擇與這些品牌合作,是因為這些肥料與與綠合益的發(fā)展理念相吻合。
肥料的好壞體現在哪里呢?當然是效果上,經得起市場檢驗的肥料才是好肥料。
而綠合益所代理的肥料,恰恰是市場驗證過的好肥料。
廣州花都區(qū)新雅街益豪農資店李海平和綠合益的合作也有20多年了,從1998年就開始賣農資的他,開店多久,和綠合益的合作就有多久。
李海平表示,在他的門店,賣得比較好的肥料還是芭田、嘉美好等綠合益代理的品牌,上在地里見效快,菜長得漂亮、賣相好,拿到市場上很容易賣掉,農民很喜歡用,回頭率很高。
廣州市花都區(qū)花山鎮(zhèn)天地農場的劉賜球,從2008年種地開始,一直都是和綠合益合作。劉賜球表示,因為綠合益不僅提供肥料,還提供技術指導。綠合益提供的肥料,見效快,肥效期長,今天下了肥,明后天就能看出來效果。現在他種地用肥,還都是綠合益的肥料。
除了只賣好肥料外,綠合益內部還有另一個規(guī)定,不賣進口肥料,只賣國產肥。這個現在看來頗有愛國情懷的決定,在當時讓人很不理解。要知道,廣州可是進口肥料進入國內市場的橋頭堡,進口肥料一直占據廣東肥料市場的半壁江山。就是現在,進口肥依舊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,尤其是在高端經作市場,進口肥料不但沒有受到壓縮,反而穩(wěn)中有升。
譚桂輝表示,不賣進口肥,并不是說進口肥不好,而是譚桂輝綜合考慮了多種因素后做出的決定。
首先,進口肥料從國外發(fā)貨到進庫,供應鏈較長,可能存在不穩(wěn)定的因素,影響運輸和銷售;其次,國產肥的技術在逐年改善,逐年提高,不但能夠就近供貨,資金占用也不多;再次,進口肥經常是一個單品多個經銷商在推廣,不利于經銷商形成競爭優(yōu)勢。
最關鍵的一點,進口肥價格高,而且是遠遠高出國產肥料的價格。所以綠合益一直抱著“用最合理的價格,達到或者超越進口肥的肥效”的想法,推廣國產肥料。
“我們公司的出發(fā)點,就是幫助農民選用最適合的肥料。”譚桂輝告訴我們,市場上肥料產品很多,也很亂,農民用肥要么是經銷商推薦,要么是看包裝,至于這個肥料是不是作物生長所需要的,是不是適合當地的天氣、土壤、作物等,很多農民都不知道。
在綠合益,公司和廠家對接,選擇合適的產品,然后通過零售門店和試驗示范,把肥料的特性、配比、適用作物等使用技術告訴農戶,幫助農民用上真正適用的肥料。
做帶技術的搬運工
以服務打造市場影響力
綠合益之所以能在市場上站住腳,除了有好產品外,技術服務必不可少。
在農資領域,農資消費最終還是要回歸生產資料屬性,除了為農民持續(xù)穩(wěn)定提供有競爭力的好產品外,還要指導農民如何用好這些產品,才能真正占領他們的心智。當綠合益不斷地挖掘農民需求,加速產品的升級迭代,進而加速市場攻占速度后,必將大大加速這一進程。
農資行業(yè)從短缺發(fā)展到過剩,不過是短短的二十幾年時間。在這個過程中,農資經銷商的職能在發(fā)生著變化,其競爭優(yōu)勢也在隨之改變。二十年前,有資源、有差異化的產品,就是渠道的競爭力;后來,配送、技術服務成了經銷商的標配。
“說好聽一點,我們是物流、配送,其實就是個搬運工,肥料的搬運工。但就是搬運工,也要做帶技術的搬運工。”譚桂輝表示,如果只是配送,不帶點技術,日子并不好過。
所以,在2007年,綠合益公司注冊成立的時候,綠合益就確定了技術服務的路線,成立了專業(yè)的農化服務團隊。
由于當地種植結構較為復雜,種植品類較多且面積分散,復種指數高。因為經濟價值高,農民舍得用肥用藥,但是隨著農民用的復合肥越多,地里出現的問題也越多,病蟲害的發(fā)生頻率也越高。綠合益的農化服務團隊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。
“我們有專門的技術服務團隊,是真的下去解決問題的。”綠合益推廣部經理歐炫鑌表示,綠合益的農化服務團隊每天不是在做試驗示范,就是下市場走訪。他們以當地主要作物為對象,結合當地的農業(yè)生產特點,根據農民的需求進行專業(yè)的技術指導。
在綠合益,不僅自己做服務,還引導門店為農戶提供技術服務。
雙崗村好陽光農資經營部的玉金蓮是綠合益的忠實擁躉。“我賣的全是綠合益的肥料。譚總對我們很關心,對肥料的質量也很重視,經常來店里和我們交流哪些產品賣得好,這些賣得不好。做些方面做得還是挺好的。”玉金蓮表示,好陽光農資經營部做了20多年了,和譚桂輝的合作也有20多年了。在綠合益的帶動下,她也開始下地送貨、問診,指導農戶如何用肥用藥,根據作物需求開單賣肥、賣藥。
“雖然說肥料的好壞在當時是看不出來,但農民終究是能看出來的。種菜兩個月就有收成,種玉米三個月就能知道肥料的好壞了。當農民不增收或者減產的時候,他就認為你賣假肥料,你就會流失客戶。”譚桂輝表示,門店要想長久發(fā)展,留住回頭客,還是得有技術。
除了引導門店進行服務營銷外,綠合益也會在當地的幾個大的蔬菜批發(fā)市場開會、宣傳,幫助農民解決他們種田中的問題,比如說生地和復種率高的土地怎么去調整用肥?用什么樣的肥料,用多少肥最省錢,在最省錢的情況下要如何增產等等。
用好肥料去替換市場上不好的肥料,幫助農戶增產增收,是綠合益突破渠道客戶、吸引和打動農民持續(xù)復購的關鍵所在,也是綠合益的增量空間。
堅守長期主義,拓展增量空間
任何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都不會一帆風順,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,綠合益的發(fā)展也是如此。
身處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,耕地減少,農資市場容量下降是一個必然的事情。也是因為農業(yè)種植面積的減少,綠合益在廣州白云、花都兩區(qū)的銷量下降了不少,經營場地也縮減了不少。
但對于綠合益來講,有了困難不可怕,關鍵是面對困難要敢于闖過去。“農資行業(yè)肯定是很艱難的,但再艱難我們也要堅持,年年難做,年年做。”譚桂輝說道。
就拿今年的肥料行情來說,肥料價格是一路上漲,銷售價格更是倒掛,但是這個時候又不能夠斷貨,因為流通渠道如果沒有貨就真的斷掉了,市場就沒有了。
在這種情況下,綠合益依舊堅持進貨、備貨,并且是備足夠的貨。
“我們現在是新貨新價格。老產品新價格,終端門店和農民肯定是都不接受的,只能是新的產品、新的功能、新的賣點,新價格。”譚桂輝表示,在今年的高價格行情下,也是綠合益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的絕佳時機。
產品結構的調整升級是綠合益在高價格行情下的增量途徑之一。
在總量下滑的農資市場,未來的增量從哪來?從綠合益的發(fā)展軌跡中,我們可以找到答案:來自產品結構的調整;來自躺平的競爭對手,從競爭對手那里搶取客戶和市場份額;來自于新用戶的開拓。只有走出去、動起來,才能在大部分競爭對手還未覺醒時,比他們稍微往前多走一步,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。
下一步,綠合益的規(guī)劃是深挖渠道潛力,通過加強零售門店的覆蓋率和占有率,來實現渠道增量的可能。
農民的種植理念在變,但種植戶對于農資的需求不會改變,只是將附加更多的需求。這個“更”字,才是農資市場艱難的背后原因。
只要農業(yè)繼續(xù)種植,農民就需要肥料,但需求的是更具性價比、更具功能化、更綠色環(huán)保的肥料。哪個經銷商能夠找到滿足這些需求的產品,并通過服務證明其品類保障,誰就能取得農民的信任與復購,從而實現品牌核心競爭力的構建。
綠合益正是依靠產品力和服務力,具備了更加堅實、長遠的增長能力。雖然這條路不容易走,但只要堅持,就能登上新的高峰!